开普勒系外行星搜索结果数据集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标签:系外行星,开普勒望远镜,天文学,行星候选体,行星确认,数据可视化,科学研究
数据概述:
本数据集收录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自2009年发射以来观测的所有“感兴趣目标”(Kepler Objects of Interest,KOI)的累计记录,总计约10,000个系外行星候选体。开普勒望远镜是由NASA建造的,旨在搜索太阳系外的系外行星,目标是发现潜在的宜居行星。虽然原始任务于2013年因机械故障结束,但望远镜自2014年起在“K2”延展任务中继续运行。截至2016年5月,开普勒已确认1284颗新的系外行星,截至2017年10月,使用所有检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确认的系外行星总数超过3000颗。
数据用途概述:
该数据集适用于天文学研究、系外行星确认率分析、行星特征研究等多种场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数据评估系外行星候选体的确认率,分析不同方法确认的系外行星的一致性,研究系外行星的普遍特征;天文学爱好者可以借助数据了解开普勒任务的进展和成果。此外,数据集也适合用于教育培训,帮助学习者了解系外行星搜索和确认的基本原理。
kepoi_name:开普勒项目识别出的具有至少一个类似于行星凌日序列的天体,这些序列在开普勒的时间序列光度测量中显示出天体物理学起源,初始上与行星凌日假设一致。
kepler_name:这些名称表示已确认或验证为行星的一类对象,比行星候选体更具权威性。
koi_disposition:现有文献中对系外行星候选体的认定结果,可以是CANDIDATE(候补)、FALSE POSITIVE(假阳性)、NOT DISPOSITIONED(未认定)或CONFIRMED(确认)。
koi_pdisposition:开普勒数据分析对系外行星候选体的认定结果,可以是FALSE POSITIVE(假阳性)、NOT DISPOSITIONED(未认定)或CANDIDATE(候补)。
koi_score: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表示对KOI认定结果的信心度。对于CANDIDATE(候补),数值越高表示认定结果越可信;对于FALSE POSITIVE(假阳性),数值越高表示认定结果越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