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16000颗开普勒红巨星星震数据集

数据16000颗开普勒红巨星星震数据集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标签:星震学,红巨星,恒星演化,光谱分析,星震频率,有效温度,质量,半径,化学成分

数据概述: 本数据集包含16000颗红巨星的星震学参数,覆盖了红巨星分支(RGB)和氦燃烧阶段(HeB)的恒星样本。数据来源于开普勒任务的观测数据,并经过专业的星震学分析处理。数据集中的每颗恒星记录了关键的星震参数、物理特性以及演化阶段分类信息,适用于研究恒星内部结构、演化过程和化学组成等方面。

数据用途概述: 该数据集适用于恒星演化研究、星震学分析、恒星物理学建模以及天体化学成分分析等场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数据集中的星震参数(如最大振荡频率、频率间隔等)进行恒星内部结构的反演;通过有效温度、表面重力等物理参数研究恒星的外部特性;结合演化阶段分类信息探索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物理行为;此外,数据集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可用于研究恒星的金属丰度分布及其对恒星性质的影响。

数据字段定义: 1. Kpmag:开普勒视星等,单位:mag。表示恒星在开普勒任务中的亮度。 2. numax:最大振荡频率,单位:uHz。反映恒星内部振荡的特征频率。 3. e_numax:最大振荡频率的不确定性,单位:uHz。 4. Delnu:声模平均频率间隔,单位:uHz。用于推断恒星内部结构。 5. e_Delnu:声模平均频率间隔的不确定性,单位:uHz。 6. A:径向模式振荡幅度,单位:ppm。表示恒星表面的振荡强度。 7. e_A:振荡幅度的不确定性,单位:ppm。 8. Width:功率过剩宽度,单位:uHz。与恒星内部结构和振荡模式相关。 9. e_Width:功率过剩宽度的不确定性,单位:uHz。 10. Teff:有效温度,单位:K。表征恒星表面温度。 11. e_Teff:有效温度的不确定性,单位:K。 12. log(g):表面重力对数,单位:[cm/s^2]。反映恒星的表面重力。 13. e_log(g):表面重力的不确定性,单位:[cm/s^2]。 14. [Fe/H]:金属丰度,单位:[Sun]。表示恒星中铁和其他重元素相对于太阳的比例。 15. e_[Fe/H]:金属丰度的不确定性,单位:[Sun]。 16. Gran:在numax处的星震背景噪声功率,单位:ppm^2/uHz。 17. e_Gran:星震背景噪声功率的不确定性,单位:ppm^2/uHz。 18. NoCorM:未校正频率间隔的恒星质量,单位:Msun。 19. e_NoCorM:未校正质量的不确定性,单位:Msun。 20. NoCorR:未校正频率间隔的恒星半径,单位:Rsun。 21. e_NoCorR:未校正半径的不确定性,单位:Rsun。 22. RGBcorM:红巨星分支校正后的恒星质量,单位:Msun。 23. e_RGBcorM:红巨星分支校正质量的不确定性,单位:Msun。 24. RGBcorR:红巨星分支校正后的恒星半径,单位:Rsun。 25. e_RGBcorR:红巨星分支校正半径的不确定性,单位:Rsun。 26. ClcorM:聚集体阶段校正后的恒星质量,单位:Msun。 27. e_ClcorM:聚集体阶段校正质量的不确定性,单位:Msun。 28. ClcorR:聚集体阶段校正后的恒星半径,单位:Rsun。 29. e_ClcorR:聚集体阶段校正半径的不确定性,单位:Rsun。 30. Phase:演化阶段。取值为: - 2:氦燃烧阶段(HeB) - 1:红巨星分支阶段(RGB) - 0:未分类阶段

数据特征: - 数据集规模:包含16000颗红巨星的观测记录。 - 参数丰富:涵盖星震学参数、物理特性参数和演化阶段分类信息。 - 数据精度:各参数均提供了相应的不确定性估计。 - 应用领域:适用于恒星内部结构研究、演化过程分析、化学成分研究等。

适用场景: 1. 研究恒星内部结构:通过星震参数(如numax、Delnu等)推断恒星内部的物理状态。 2. 恒星演化研究:结合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和演化阶段信息,分析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性质变化。 3. 天体化学成分分析:利用金属丰度参数研究恒星的化学组成及其对恒星性质的影响。 4. 恒星质量与半径校正:通过不同校正方法(如RGB校正、聚集体校正等)评估恒星质量和半径的准确性。 5. 星震学建模:基于星震参数和不确定性信息,进行恒星振荡模式的模型拟合。

packageimg

数据与资源

附加信息

字段
版本 1.0
数据集大小 0.74 MiB
最后更新 2025年4月15日
创建于 2025年4月15日
声明 当前数据集部分源数据来源于公开互联网,如果有侵权,请24小时联系删除(400-60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