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1949至今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标签: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最佳路径,中国气象局,灾害监测,气象研究,时间序列
数据概述:
本数据集提供了中国气象局自194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赤道以北,东经180度以西)热带气旋的最佳路径记录,每6小时更新一次,并按年份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本文件中。自2017年起,对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在登陆前的24小时内,记录频率提高到每3小时一次;自2018年起,对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在登陆活动期间也保持每3小时一次的记录频率。文件命名格式为“CHYYYYBST.txt”,其中CH代表“CHINA”,YYYY代表年份,BST代表“BEST TRACK”。
数据用途概述:
该数据集适用于台风路径预测、灾害监测、气象研究等多种应用场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此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应急机构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灾害预警和风险管理;教育机构也可以将其用于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热带气旋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举例:
文件内容示例:
1. 头部行:
AAAAA:66666(最佳路径数据标志)
BBBB:2101(国际编号,最后两位为年份后两位,前两位为当年序号)
CCC:15(路径记录行数)
DDDD:0001(热带气旋序列号,包括热带低压)
EEEE:02101(中国热带气旋编号)
F:0(热带气旋终止记录,0表示消散)
G:3(记录间隔,3表示每3小时一次)
H…H:TAIPINGO(台风英文名称,-1n表示二次中心及序号)
I…I:20210601(数据形成日期)
- 数据行:
YYYYMMDDHH:2021060100(时间,UTC格式)
I:4(强度标志,4表示台风)
LAT:23.5(纬度,0.1度N)
LONG:120.3(经度,0.1度E)
PRES:990(中心最低气压,百帕)
WND:50(中心附近2分钟平均最大持续风速,米/秒)
OWD:35(二次风速,米/秒)